不丹旅游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曼荼罗”- 瑞升客人博客之十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转自:人间的“曼荼罗”——尼泊尔旅行漫记(不断更新)


人间的“曼荼罗”——尼泊尔旅行漫记(不断更新)


      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她领土内的海拔从不到70米一路变化到8000多米,是世界上气候最为多样、地表差异最大的国家;她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三角形国旗,国歌号称《唯一百花盛开的国度》;在她的国度里有三亿三千多万多位神祗和数不清的寺庙,堪称“神比人多,庙比屋多”;她境内有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雪山中的八座,是当之无愧的“高山王国”;她有着世界上唯一的“活女神”制度,当地尼瓦尔人有着少女果实结婚的奇特风俗;她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但又是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她有着60多个民族,因而存在着三百多个千奇百怪的节日;她的国度蒙古人种和雅利安人种共存,是亚洲文明的交界处……她就是尼泊尔,她以她对宗教的虔诚和纷繁复杂的众生相仿佛人间真实的“曼荼罗”。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一直惺惺念念这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农业国,把她作为我多年以来的DREAM  DESTINATION,如果你了解以上这些,你还会奇怪吗?我从不以经济的发达与否去评判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的落后不代表文化的落后、历史的落后,如果你了解她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建立王朝,比世界上很多文明的历史都要早,见识过她精美绝伦的木雕工艺和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了解过她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地位,你还会对这个国家不心生向往与崇敬吗?

      音响里反复放着我从尼国精挑细选回来的几张尼泊尔传统音乐CD,看着丝丝缕缕的烟从精美尼泊尔菩提木雕香盒中袅袅升起,房间中弥漫起熟悉的尼国味道,煮一杯喜马拉雅红茶,按尼式做法加入牛奶与糖,我才慢慢的定下心来,开始讲述我的尼泊尔旅行故事……

对尼国的最后镜头是我坐在加都飞成都的飞机忍不住掉下一串串眼泪,让我旁边的犹太哥们都吓了一跳,以为我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其实我是对这个国家有着太多的不舍。我们的尼泊尔导游在机场曾给我们在鬓角轻轻带上美丽而芬芳的白色姜花,与我们深情拥抱后强忍眼泪决然而去,重情义而又含蓄温和的尼泊尔人民以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我们的不舍,8天的时间已经让我们成为朋友,今天又接到了他来自喜马拉雅山那一端的电话,袒露了他对我们的想念,其实我何尝不在怀念那阳光、那雪山、那些真诚的笑脸、那一句句亲切的“那马斯特”问候……

我在博达哈大佛塔前

乘坐小飞机近距离观赏喜马拉雅雪山:左面为珠峰右面为洛子峰

街头悠闲的人们

美丽的大眼睛孩子们

(我在试穿纱丽)

我在蓝毗尼MAYA HOTEL

“我的遗赠,我的自傲,我的加德满都”

“我的遗赠,我的自傲,我的加德满都”这是写在Hanuman-dhoka王宫广场参观手册封面上的一句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亚洲最值得保护的18座古城”之一的加都,仅此一地便有四处赫赫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确是尼泊尔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对人类文化的伟大遗赠和尼泊尔人民引以为傲之处。

经历北京—成都—拉萨—加德满都三次起飞降落,我们才来到喜马拉雅山的另一端,加德满都作为尼国首都是最先拥抱我们的地方。而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建于1500年前的博达哈大佛塔是我们加都之旅的第一站。还未到塔前 ,Boudhanath巨大的白色覆砵形塔基以及其上四方型的小须弥座上的智慧之眼已经牢牢地吸引我的目光。佛眼之上是金色的十三层轮相,又称“十三天”代表着艰难求索,努力成佛的过程;顶端意即最终成佛的巨大塔冠。从最顶层的轮相放射出无数条的经幡,红,黄,蓝,白经幡在风中荡漾,散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往来多为神色淡然的喇嘛或者一脸虔诚的信徒,塔周商铺也多经营唐卡、法器、经幡等宗教用品或藏地饰品,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浓郁的藏传佛教风情。虔诚的人们手擎着莲花灯,口诵佛经顺时针绕塔而行,他们转动塔前的经轮为今生的超度和来生的转世祈求佛前,人海茫茫,我自扪心。

博达哈大佛塔作为为世界上最大的圆形佛塔以及南亚最大的佛塔,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藏传佛教信徒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他们奉为“圣城”。这里古时曾是西藏同印度之间的商业和朝圣之路,现已成为尼泊尔藏人聚居的地方,因此又有“小西藏”之称。来这里膜拜的大多来自尼泊尔、中国西藏、不丹等地的藏传佛教徒,并且这里是达赖集团驻加德满都的办事处,因此成了达赖的追随者的流亡藏人的大本营。掺杂了政治因素给这个宗教圣地又增添了一番神秘和诡谲的气氛。

这座塔与汉地覆砵式佛塔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巨大的白色塔身之上的那四对朝向东南西北四个面的眼睛,有着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之意,眼睛下面是一个问号形状的鼻子,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向过往信徒和游客发出“你是谁?”的孤独诘问,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久久不息。经幡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佛经,保佑世间众生,佛经中绘有一马,乘风而上,将人间的祈愿直达天国,因而又“风马旗”,藏语称隆达。旗子有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红色为火﹑蓝色为天﹑白为云﹑绿为水﹑黄为地,与中国的“五行”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塔的正面,有两位骑白象的身着南亚风格服饰侍者护卫塔前,体现了南亚造像艺术风格对这座藏传佛塔的影响。

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偶遇牛郎,又掌握了一门生存技能:放牛

在神牛节参与当地歌舞

在加都有一条河缓缓穿城而过,对于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它就是Bagmati River。对于游客来讲,它的吸引人之处在于河畔每天不断进行的火葬仪式。印度教徒相信喜玛拉雅山是天堂所在,是湿婆的居所,来自天堂的河水可以帮助凡人消除业障。并且发源于喜玛拉雅山脉的巴格马蒂能带着亡者骨灰往南直抵恒河—这条印度教最神圣的河流,因此巴格马蒂河素有“尼泊尔恒河”之称。人们相信,这里是最圣洁的起源和结束,在巴格马蒂河边火葬并将骨灰撒入河中,死者的灵魂将随袅袅青烟直上天国,或顺着巴格马蒂河水流入恒河,汇向天界,与神同在。

我们抵达这条圣河畔正值南亚大陆的夏日正午时分,耀眼的阳光裹挟着香料、木柴以及肉体燃烧的浓郁气味扑鼻而来,河的西岸6座长方形石台一字排开,这是平民百姓使用的烧尸台,尸体被橙金色绸布包裹置于烧尸台上,夹杂在木柴和香料中正在熊熊燃烧,一旁的家属并没有过分悲伤,而是神情平静安详。死者在亲友的祝福中离去,在熊熊大火中涅槃。因为在尼泊尔,毁灭是重生的开始,今生只是性灵进化的过渡阶段,死亡是舍弃旧皮囊进入更高精神层面的路途,应用庄重之心看待。无论在是印度教徒、佛教徒眼里,人的一生不过是生命之链中的一环,而“荼毗”(即火葬)则不过是漫长疲惫的轮回之路上的一个驿站,使人的灵魂从一个躯体转入另一个躯体。尼泊尔有句老话:“人生命的入口只有一个,出口却可以有许多。”如果能使生命的出口充满神圣的意义,则可能让人从疲惫不堪的轮回之路上获得解脱。巴格马蒂河边的火葬,无疑是这一信仰的极好体现,没有所谓的生死只有无限的轮回,肉体的殒灭使得灵魂得以新生,尼泊尔就是这样一个无死秘境。

河两岸由一座石桥相连,桥的上游即北面矗立着南亚次大陆最重要的印度教神庙之一Pashupati神庙,庙前的台阶专供皇室贵族火葬,看来同受种姓制度影响的尼泊尔也有着严酷的等级制度,连死亡的时刻也不例外。帕苏帕提纳神庙是湿婆的四大圣地之一,亦名“大自在天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但它并不是以湿婆(Shiva)来命名,Pashupati是湿婆的另一个名字,“pashu”代表“众生”,“pati”是“主”的意思,合起来即“众生之主”。印度教中著名的毁灭和创造之神湿婆,以其恐怖相最为出名,如残酷的破坏之神巴伊拉布(Bhairab),作为动物和人类的保护神Pashupati则是其平静的化身之一,展现了湿婆的友善和创造性。相传湿婆当初厌倦了所住的皇宫,为避免被其他神发现,便更名来到此地,神庙就是他当时的住所。因此其在印度教的地位相当崇高,历届国王皆出资维修。这座古老神庙是联合国保护的人类文化遗产,寺庙背靠青山,主殿为二重檐、金顶、银门的典型尼泊尔塔式建筑。在外面已经可以一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浓郁的宗教气息,但只可惜非印度教教徒不得入内,我这个狂热的宗教文化迷和古建筑迷只能望而兴叹。

在巴格马蒂的东岸,是一字排开的白色小庙,里面供奉圆形石磨形状和坚果形状的神物,也就是男女生殖器交合的象征,上面涂满了象征吉祥的红色提卡粉,公然地生殖崇拜就出现在这条象征死亡的河边,也许意味着生与死之间的无限转化、彼岸之间的灵魂往复,就由这条神圣而有神秘的巴格马蒂河流淌千年。

(巴格马蒂河畔)

在尼泊尔,印度教信徒占压倒性的70%以上,佛教徒只占15%,但佛教寺庙和印度教寺庙却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坐落于城市西部山坡上的斯瓦杨布纳寺(Swayambhunath)是加都之旅不得不看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一路上要路过很多小巧的印度教寺庙,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身着袈裟的僧侣,也可以看到服饰艳丽的印度教教徒。
   斯瓦杨布纳寺建于公元3世纪,是尼泊尔最古老的佛教寺庙、著名的佛教圣地。斯瓦扬布意为“自体放光”的意思,相传原始七佛中的毗婆尸佛曾在此处投下一支藕根,预言这里将来会长出发光的莲花,湖水将变成富饶的国土。斯瓦扬布寺所在位置,便是当年毗婆尸佛种莲之处。释迦牟尼佛的足迹也曾到过这里。山坡东面的台阶旁,至今还保留有文殊师利菩萨的脚印。藏传密教莲花生大师和阿底峡等数度驻足于此。1234年,该地成为佛教中心。按照传说,这座寺庙还与加都的来历密切相关。远古时代,加德满都河谷是一个巨大的龙潭湖,人们为了生存,只得栖息在河谷两旁的高山上,行走十分不便。 有一天,中国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路经这里,得知百姓疾苦,于是善心大发,挥起神剑,辟开一座大山,形成一个巨大的峡口,湖水沿峡谷倾泻而出,形成一个富饶的谷地。于是,百姓欢天喜地,来到谷地,修建房屋,定居下来,形成城市,这便是加德满都。人们为了感激文殊菩萨的恩德,便在斯瓦杨布山上修建了一座文殊菩萨庙,直到现在每年二月的春王节,许多当地百姓满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文殊菩萨庙,敬献香火,顶礼膜拜。   

山顶的寺中主塔是也是一座白色覆砵型古塔,在塔身的小须弥座之上也是四面绘有佛陀的“智慧之眼”,仿佛是一座小型的“Boudhanath”,因而又称“四眼天神庙”。自山脚下通往佛前的石阶已被虔诚的信徒朝拜的古意斑驳,在佛陀久久的注视下,等待佛教徒献上最诚挚的膜拜…斯瓦扬布拉特是尼泊尔的象征之一,此寺吸引游客之处除了古寺古塔本身,还有在这里可以俯瞰加都全景以及和这里散养众多猴子,当你在此处极目四望,是整个加德满都谷底三座古城呈现在你眼前,各式各色的房屋绵延千里,直至天尽头的山脚下,蔚为壮观。在印度教中猴子是救助有功的动物,因此也被奉为神明之一,在这座古老寺庙散布着大量的猴子,每日由往来信徒争相供养,以求功德,因此这些猴子便在这里过得相当逍遥自在,在诵经声声和袅袅香烟中活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加德满都古城的中心便是Hanuman-dhoka王宫广场即Kathmandu Durbar Square,集合了12—18世纪由Malla王朝建立的包括3块空地和50多个具备文物价值的庙宇和宫殿,也是谷地原住民Newar人宗教和文化生活的缩影。这里展现了远古城市加德满都的传统心,在时间的万花筒中目击着这个国家荣誉与辉煌,她展现的艺术与文化精髓是历史最壮观的遗赠物,是整个国家值得骄傲的徽徵。哈努曼多卡宫(Hanuman  Dhoka Palace)中的哈努曼多卡意为“猴神门”,名字来源于1672年在王室宫殿入口被国王Pratap Malla建立的Hanuman像,该王宫始建于13世纪前的李查维王朝。自15世纪末起,成为加德满都历代马拉国王的正式官邸。1768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国王攻陷加德满都并统一尼泊尔后,又一直成为沙阿王朝的王宫。老王宫内有一纳尔萨方型大院落,四周为建筑。马拉王朝时期,该庭院是表演歌舞的场所。1970年,王室迁往“纳拉扬蒂”新王宫后,老王宫辟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皇宫西南角坐落着一座独木建成的庙,名字就叫加德满都。独木庙,是加德满都最古老建筑。据说公元8世纪(也有说在12世纪以前),这里有一棵苍天古树,来往的过客和商旅都会在这棵树下休憩乘凉。一天一位聪明的老者将树砍倒,并用这棵树建成一座庙取名叫加德满都,以后在庙的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个城镇,也沿用了庙的名称。

尼泊尔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活女神制度,活女神Kumari就被供奉在在广场入口左侧的库玛丽神庙中。 “活女神”在尼泊尔被称为库玛丽(意为处女神),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马拉王朝,后被沙阿王朝继承,一向受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共同崇拜。尼泊尔上至国王,下至百姓,对“活女神”的崇拜都很虔诚。根据印度教圣典,女神是难近母智慧女神的化身,亦是力量神的象征。“活女神”被人们相信是印度王权力和庇护的神源,也是其教徒的精神支柱。尼泊尔的挑选“活女神”必须具备三十二种美德,更不能见血,即使被划破了也不能见血。她还必须不惧黑暗,在检验时必须同杀来祭祀用的羊头和水牛头共处一室,度过一夜。每一任活女神直至她月经初潮便会卸任,从而被新一任库玛丽取代。自马拉王朝开始,尼泊尔历代国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每逢九月二十六日左右的女神节都要亲临现场,虔诚地接受女神的祝福。女神也在给国王点红时将其至高无上的神力传授给国王,否则就有可能遭遇灾难。人们认为,“活女神”能保佑尼泊尔国王和人民,给人们带来和平和繁荣。

因为女神不能双脚占地,除了女神节可以外出巡游之外,库马里只能每日呆在神庙之中受人供奉,在固定的时间于神庙三楼的窗口接见信徒。导游马文熟悉库玛丽每日的接见时间,他与女神的祭司的交涉后,我们幸运的得以一睹活女神的真容,出于对当地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尊重,我们双手合十,虔诚静立在神庙窗前,黄昏的光晕散在雕刻于十七世纪的精美窗棂之上,给即将现身的活女神又增添了许多神秘,不一会库玛丽出现于窗口,冷漠乖戾地静静凝望我们,没有任何动作和表情,短短地一两分钟后就消失窗前,只留下黑洞洞的窗口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

Mahendreswor庙、Tago Gan大钟、Maju Dega庙……尼泊尔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深深震撼着我们,徜徉在这些尼泊尔文化艺术瑰宝中,仿佛回流时光,来到了古代亚洲文明古国的某个朝代。当地民众在这些精美的雕刻与建筑中一如既往地生活,不论是做买卖还是歌舞庆祝亦或是坐在某个古庙檐下懒懒地晒着太阳,现实的生活与古代的文明都融洽地相容一体,尽管他们倚靠的柱子可能雕刻于几个世纪以前,尽管他们脚下的土地可能经历了百年的风雨,但都丝毫不妨碍他们享受神灵庇佑下的宁静与幸福。没有生硬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号,没有冷冰冰的围栏和阻隔,人本身是生活在历史的遗赠之中,无意间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仿佛就是一种穿越、一种轮回,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最为真切的感动。

极乐世界—博卡拉

如果说被誉为“寺庙之城”的加德满都是神的世界,那么博卡拉就是众神的后花园。宛若拥有人、魔、神三界,有生老病死、有酸甜苦辣的众生相的加都仿佛炼狱层,人们身在其中不懈地坚持着从地狱到天堂的艰难跋涉。然而来到博卡拉,你已经直抵天堂,这是一个人间至美至乐的奇境。

博卡拉曾经是欧洲嬉皮士们心中的“麦加”,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拨一拨的欧美“愤青儿”从欧洲大陆的西北端的阿姆斯特丹起程,怀抱着破吉他,粗糙的嗓门儿一路撕吼着“加,加,加,加德满都”,沿途经阿富汗的喀布尔、巴基斯坦的马甸、印度的果阿、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最后衣衫褴褛的他们兴奋地发现博卡拉是一个抬头即可见美丽雪山俯首是一湾碧流的“香巴拉”,因此将地将作东方朝圣的终点站。他们在博卡拉美丽的费瓦湖畔吸大麻赏美景,放逐心灵、放浪形骸,在近乎原始的本真的当地文化中完成对现代工业社会的逃离,形成了他们标榜的“湖畔精神”。
    从加都到博卡拉乘车需要6个多小时,一路上美景无数,丝毫让人感觉不到旅途的乏味,车子一直行进在一条沿河的山路上,那条大河时而壮阔时而静谧,在两岸高山的映衬下更显妩媚多姿。由于尼泊尔现在处于雨季,水量充沛,沿途也不时会有或磅礴或精致的瀑布给人以惊喜。在这条路上,我们第一次品尝到了尼泊尔传统菜、第一次喝到了尼泊尔奶茶,对未知的旅途充满了期待。

当车子驶入博卡拉湖区,高山环绕下得费瓦湖在窗外的树木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我们全车人都不禁对眼前的美景发出惊叹,我们都急迫地期待着与之亲密接触,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壮观与瑰丽。

(美丽的费瓦湖)

湖区并不是紧邻湖边,而是有一条两侧林立着旅馆、餐馆、咖啡馆和购物店的主路与之相隔。来自各国的餐馆、酒吧云集于此,加之这里深受西方旅行者的青睐,到处是金发碧眼的西方人在悠闲的泡吧、散步抑或是站在路边懒懒地晒着太阳,使得这条湖区主街充满了浓郁的异国风情和浪漫气氛,明媚的阳光、干净明澈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淡淡的咖啡香……你仿佛突然置身某个欧洲小镇,让人莫名地在心中期待着一场甜蜜的邂逅……

从主街出发,需要穿越半个尼泊尔小村子,在这短暂的一两分钟里,你却可以真实地目睹当地人的生活,不论是坐在自家门后旁若无人织布的大婶,还是嬉闹的孩子们,抑或是大摇大摆横穿小路笨笨的鸡,都能让你被这眼前人间烟火的真实和生动深深感动。在曲折松散的村子里迤逦而行,徒然间,费瓦湖6平方公里的广阔水面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心中会突然生出一种“柳暗花明”的惊喜,被众山环绕的费瓦湖犹如精心妆点过的镜子,照亮了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灵。   

泛舟湖上,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会随着天边的云彩飘散开去,离岸边渐行渐远,半躺在船中,悠闲地欣赏安纳普尔那群山和那在云雾遮蔽下神秘的鱼尾峰,艳羡那些从几件米高山上起飞玩滑翔机的人们,想象着俯视群山湖泊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凌空环湖时的刺激与奇妙,真是人生值得反复回味的宝贵体验。

费瓦湖中有一小岛,岛上的印度教神庙供奉着主爱情和婚姻夏克蒂女神,据说相当灵验,连尼泊尔王室都会来此祭拜。我虔诚祈拜于神前,悄悄许下“愿得一心人,执手看天涯”的心愿,带着庙中僧人为我点的昭示好运的提卡,走出幽暗的小庙,仿佛换了新天。

停泊的小舟再此启程,夕阳映照了我们回去的行程,泛着金光的湖水给湖上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的光芒,船夫的木桨不时激起一片碎金,鸟儿也翱翔湖上,享受着黄昏中的安逸与幸福,眼前的一切都让人不禁放声歌唱,将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在费瓦湖)

晚上我们在一家名叫兰花的中餐馆吃饭,宫灯、书法、雕花木椅……使这里充满了中国传统韵味,全部从国内运来的食材和来自中国的厨子也使这里的菜有着地道的中国味,味道甚至比国内的一些馆子做的还要好。喝着街边买的鲜榨石榴汁,吃着亲切的中国菜,同行的驴友们围坐一桌其乐融融,让人忘却了“一身的怀乡病”,又获悉同行的驴友大姐正好是今天生日,我们当即她为她唱起了生日歌,中国式的人情味让一旁用餐的老外都羡慕不已。

晚饭后,主路两旁的酒吧都亮起了旖旎的灯光,播放着醉人的音乐,路旁的买各种尼泊尔特产的小店店主也各自招揽着生意。我们都决定先不会酒店,享受一下难得的晚饭时光。这里的酒吧一般都是露天或者是半露天的,当我们流连在一家有着现场尼泊尔传统歌舞表演、秋千和漂亮的白色小木桌椅的酒吧时,碰到了我和阿怡来时飞机上遇到的深圳驴友,他们热情地邀我们喝一杯当地的啤酒。在异国他乡再次相遇的确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我们欣然应允,看着当地欢快的歌舞,喝着“EVEREST”牌子的尼泊尔啤酒,与“熟悉的陌生人”相互讲述旅行故事,是博卡拉留给我们的难忘夜晚。

在以度假享乐著称的博卡拉还有一项不容错过的体验就是精油SPA,这里到处都是印度人开的SPA馆。我们随便进了一家一问,头部、身体外加足部全套纯植物精油massage才800RS,折合人民币70多块,实在太便宜了,当即决定在此做一个身心的放松。当你去除掉身体的遮蔽,心无挂碍地享受着温热掌心从你身上抚摸而过,感受着精油慢慢地渗入你每一寸肌肤,在半梦半醒间仿佛重回母体,宛若新生。给我做的师傅是一位身着纱丽的母亲,她不懂英语,对我的所有对话都以微笑作答,温柔地示意我趴下来,灵巧地将我长及腰间的长发挽成她那样的发髻,她轻柔的动作瞬间融化了我疲惫的躯体……在异国他乡的小店里,这种传统的印度SPA留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接下来的几天,总是梦到一位身着红色纱丽的老妈妈在抚摸我的头发……

我们同行的驴友中有一对承德的夫妇与我们相处的特别融洽,因此在随后的旅行中我们总是结伴而行。我们称他们为国王、王后,他们称我们两个小姑娘为“阿怡公主,杜拉公主”。作完spa神清气爽,国王、王后请我们到CaffeConcerto吃冰激凌。这家意大利餐馆亮着暖融融的灯光,有着小酒馆般温馨,种着可爱的万寿菊,还播放着软绵绵的爵士乐,在晚饭时经过这里我们已经对它的浪漫的情调垂涎,没想到这里的gelato(意大利冰激凌)更加让人喜出望外,chocolate flavor的冰激凌上洒着浓郁醇厚的巧克力酱,混合着香脆的坚果,简直是给你味蕾的绝妙享受,以前吃过的神马哈根达斯、DQ就都变成了天边浮云,以至于我们在博卡拉的第二天晚上大餐过后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再次光临Caffe Concerto……

(换完了钱我们都成了大富翁)

我们住的酒店名叫“KAILASH RESORT”光从外观就可以判断是这一地区高档的酒店之一,有铜扣制服的服务生为你拎箱子,有着美丽宽敞的花园,双面的阳台,往来出入的都是外国游客,一进大堂就会有服务生送上冰镇的果汁和毛巾,在这里不论是遇到服务生还是园丁,都会亲切地与你打招呼……早晨起来,香喷喷的土司、现煎的鸡蛋还有琳琅满目的培根、沙拉、麦片、果汁、牛奶……已经准备停当,坐在夜雨洗过的花园里吃着地道的西式早餐,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上午我们徒步前往位于山顶的世界和平佛塔,越下越大的雨和越来越难走的山路并没有阻挡我们朝拜佛祖的急迫之心,反而更凸显了我们一行人的虔诚。当终于抵达顶峰的那一刻,当你终于来到佛祖面前,一切的艰辛瞬间就不复存在,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果不下雨的话,此刻我们将可以看到费瓦湖全景和对面美丽雄伟的安娜普尔那山。阴雨天给我们造成了小小的遗憾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种美——山中云雾。如梦如幻的云雾飘散在你的周围,使人感觉宛若仙境,也给山间鲜绿欲滴的层层梯田,披上了一层白纱……

下山之后我们来到戴维斯瀑布,雨季虽然不是观山的好季节却是欣赏瀑布的最佳时期,瀑布每年的这个时候正好是丰水期,可以使人们领略到它最壮阔的景色。戴维斯瀑布是在1961年被发现的,原是山上溶雪侵蝕岩壁流成一条小溪,此处可能因土质特別湿软而让一点一滴的溪水挖了個大洞,溪水便从这里陡降数十公尺,形成瀑布,并从此流入地下成为伏流。长满苔藓的怪石、白色的激流和深不见底的幽谷使戴维斯成为博卡拉不可不看的著名景点,可是它的名字背后却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据说有一对瑞士來的戴維斯夫妻在此沐浴,被突如其来的溪水沖走,生死不明,世人因此才发现了这个瀑布,远道而来的夫妇俩长眠在此,她们的爱情在瀑布的见证下从此永恒,真叫人唏嘘不已。随后参观的湿婆神洞是一个幽深的地下溶洞,由于之前的大雨导致洞内积水严重,我们在底下没走多远就只能折返,湿婆他老人家也没仙灵让水退一退,真是不够意思。

中午时分,我们又乘着小木船泛舟费瓦湖,这一次是湖对面小山上的Lychee Garden Resort的侍者接我们去用餐。船行到湖中,又开始下起雨来,雨雾朦胧中的FEWA又增添了几分妩媚,我们趁机欣赏到了雨中的费瓦湖,与晴天的景色又有了很大的不同。上岸之后Lychee Garden Resort就在紧邻湖边的半山腰,坐在它露天的餐桌前,你可以轻松坐拥整个湖的美景和正对鱼尾峰SAY HELLO!它家的用餐环境还布置的相当有情调,不仅有鲜花环绕,还用当地特色的各种工艺品装饰。

尼泊尔人生性安静平和,悠闲自在,上菜平均时间都要一个来小时,等菜的时间恰好是我们欣赏美景的好时候,此时太阳公公露出笑脸,一扫此前的阴霾,在灿烂的阳光和醉人的美景前我们纷纷脱掉鞋子与大自然来个最最亲密的接触,兴致上来,还让侍者换上了尼泊尔舞曲,我们在赤脚面对费瓦湖即兴跳起了尼泊尔舞蹈,也许此时只有这样才能抒发内心的无限喜悦吧。一曲舞罢,菜也做的差不多了,这家饭店以做当地特色民族的的代表菜肴 Takali Kana闻名,每人面前一个精致的铜盘来,里面一个个小铜碗装着的是带有浓郁咖喱味的菜、肉和汤,的确颇有特色。

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当然是选择骑行环湖,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体验。在路旁随处可见租山地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招牌,国王、王后、阿怡公主和我这个杜拉公主一人租了一辆自行车便得意洋洋的上路了,我把相机包往身后一甩,跨上车调好变速,走起!尼泊尔的惯例是靠左行驶,刚开始骑行还不习惯,我们几个总要互相提醒,出了小镇来到湖边就好多了。

在明媚的阳光下沿着费瓦湖一路高歌前行,实在是无法表达我们的激动和快乐,看着路边咖啡馆里一壶奶茶、一本书,在雪山、湖泊的映衬下消磨时间的人们,抑或是湖边捕鱼的悠闲农夫,我们也在山路颠簸中体会着属于自己的惬意。虽然有时候山路太陡不得不推车前行,甚至是搬着车越过小溪,丝毫都不会阻碍我们一路向前的决心。一路上也会经过农田和村庄,看着当地人坐在自家门口发呆,或者是一路微笑着挥手与过往热情的人们说着“那马斯特!(你好!)”,有的大胆的小伙子甚至会骑着摩托追上来操着生硬的中文说:“你漂亮,I LOVE YOU!....”

  我们将自行车停在路边拍照的时候,路边有一男两女三个小孩热情而活泼地跑过来跟我们打招呼,看起来不过7、8岁的小男孩眨着阿拉丁神灯中精灵般的大眼睛介绍说:“我们在这放马呢,这是我的两个妹妹。” 正在我惊讶于他小小年纪会说英语的时候,小男孩羞涩地指着我的车问我可不可以骑一下,我告诉他不要骑得太远,他立马像个小鸽子一样雀跃地跳上车子,看着这个小小少年骑着车子在山坳间来回荡漾,露出幸福而满足的笑脸,在上坡加速时努力而认真的神情,被山风吹鼓了的衣裳,我才知道原来快乐是这么的简单。

渐行渐远,我仿佛还能看到这三个孩子站在白云下面向我们努力地挥手,直道他们逐渐变成三个小黑点,他们不舍的神情和他们身旁安静吃草的马儿依然还停留在我的脑海中,变成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永恒画面……继续前行,沿湖道路的尽头突然出现了一个村子,上面的木牌分明地写着“HAPPY VALLEY”, 这么奇幻的名字,使我不得不揉揉眼睛,以为自己进入了童话世界。村口的菩提树与榕树相伴而生,象征男与女阴阳调和,与这两棵标志性大树合过影后,我们在夕阳中踏上归途。

(环湖骑行)

回酒店洗过澡后,一下午的骑行让我们都饥肠辘辘,我们到当地一家有名的西餐店要了特色的牛排和披萨,上菜前又是一次尼泊尔式的等待,不过我们与餐馆的二楼临街而坐,品着红酒看着夜幕中的流光溢彩、车水马龙,确实也是一份难得的惬意。再听听国王王后给我们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和人生感慨,更给这一餐饭增添了不少色彩。回去枕雨而眠,又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博卡拉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你尽情挥霍时间的地方,这个被雪山环绕的宁静小城,留给我太多的惊喜,也留给我太多的遗憾。还没来得及到Sarangkot看旭日从万年不溶的山顶积雪上喷薄而出,还没来得及在安纳普尔那的怀抱里认真地徒步上一个星期,还没吃够CaffeConcerto的冰激凌……下一次我将来这里一一弥补上这些遗憾,放纵自己沉沦在这个世界各国旅行者公认的“徒步天堂”……

与佛陀相遇的地方:蓝毗尼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信徒》

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是一个美丽的傍晚,怒放的凤凰花夹道而立,给那条乡间小路增添了无限生机。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太阳醉人的辉煌,迎接生命的时候,这一方水土离蓝天最近,这就是­­——蓝毗尼。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立者、6亿信众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这个在梵语中被称为是“可爱”的地方让我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与向往,总是在想象是怎样神奇而瑰丽的土地才孕育了如此伟大的觉者,以至于多年以来的qq地址都是尼泊尔的蓝毗尼。大智大空的彼岸,我相信内心虔诚,就能到达。

遥远的佛祖,为了圣地的相逢,我向你匍匐顶礼,走过你走过的同一条土路,趟过你趟过的同一条河流,在一个夏日我开始了一场华丽的朝圣之旅。

走在蓝毗尼花园中,感受着热带地区雨后的湿润空气,想象着公元前6-前5世纪古天竺的劫比罗伐箤堵国(旧译迦毗罗卫国)的繁华胜景。由于释迦牟尼生下时就有仙人预言:“他如果不出家,就会成为轮转圣王。”于是父亲净饭王用尽心思引诱他放弃出家的念头,为他修建了春季、夏季、雨季三座宫殿,净饭王子受到了当时刹帝利青年所受的全部教育,学习了包括军事、体育在内的各种技艺。成年之后,他拥有三个夫人及六万婇女。王子的享用也极其奢侈,高高的宫墙隔绝了世间的丑陋和苦难。然而,终于有一天,王子离开宫殿,看到从未见过的生老病死。

经过两个千禧年的风吹雨打,平和安静的蓝毗尼已经不复当年那种已经达到迫使佛祖离开而去考虑生存的本质的的奢华。但我们不难想象悉达多第一次步行穿过高大的城门并遇到一个老人、一个病人、一个隐士和一具尸体的场面,从此,他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感到人生不可避免之苦。王子也因此开始了上下求索的漫漫历程,到处寻求解脱之路。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委托日本建筑工程师Kenzo Tange对蓝毗尼园进行设计规划,将该园分为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庙和遗留下来的砖墙为主的文物保护区;以各国佛教组织援建的寺院为主的寺院区以及绿化区三个部分。

我们是从毗邻寺院区的入口进入蓝毗尼园的,这里据介绍已经有50多个国家援建了各具特色的寺院。寺庙区分为西寺院区和东寺园区,据参观手册介绍东寺院区是小乘佛教寺院的分布区,拥有泰国皇家佛寺、Mahamaya Vishwa Shanti、缅甸金佛寺、斯里兰卡佛寺、Gautami尼姑庵、DhamaJanami Vipassana小乘佛教徒冥想中心等代表建筑。

由于时间所限,我们无法游览50多个佛寺,只游览了东区大乘佛教区的中华寺、德国寺以及尼泊尔寺。中华寺是这一区域最早的佛寺之一,红墙黄瓦三进制院落,屋顶有螭吻和斜脊兽,为传统的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式样。大门口悬挂着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中华寺”三个遒劲有力的正楷大字,进门后正面供奉弥勒,背面供奉韦陀,两边是分列四大天王,这些都与国内寺院别无两样,进院后是大雄宝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佛寺还为中国的香客提供免费的食宿。韩国政府正在修建的寺院韩国佛寺与中华寺遥相呼应,佛寺呈古朴的灰色,看起来规模宏大。

(中华寺)

佛寺区都是未硬化的土路,由中华寺通往德国寺道路由于刚下过雨有很多积水,非常难走,我和国王、王后走的比较快,顺路参观了由来自新加坡和尼泊尔的佛教徒于2001年共同修建的Drubgyud Choling Gompa,之后我们便来到了看起来相当豪华的大莲花佛塔,它是由德国度母基金会修建的,整个佛寺是藏传佛教风格,大佛塔里面供奉着达赖喇嘛,根据我的佛教知识在众多的拥有活佛转世系统的藏传佛教教派中,只有格鲁派(俗称“黄教”)有达赖、班禅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因此我得知这座佛寺是格鲁派,大殿的穹顶上有佛教壁画,佛寺的周围走廊也画着栩栩如生的佛教故事壁画,寺院园林也颇为精致优雅,是这里最值得参观的佛寺之一。在这已区域还有迷人的越南的Phat Quoc Tu寺和日本巢居基金会修建的藏式寺院巢居寺(Sokyo Gompa)和由法国佛教徒修建的Linh Son寺等。

(大莲花佛塔)

(大莲花佛塔内部)

从寺院区出来,我们途径了一片湿地,有一群丹顶鹤在这里栖息,它们而或乘风而起,轻轻地飞过天空,旁边的池塘朵朵莲花绽放,不愧为佛国净地,宛若天国。走着走着就会看到长明火,从此处再往南就是遗址区,慢慢地就会看到来自各国国家的信众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跟随自己宗教组织的僧侣领队来此朝拜。在进入这一区域之前就必须脱鞋,以防污秽沾染这一方净土。

(我在蓝毗尼)

白墙金顶的摩耶夫人庙远远地就很引人注目,此处原为佛陀之母祭坛(Maya Devi Shrine)的旧址,祭坛在1995年被拆除。1996年由联合国资助的考古队在地下5米的深处,发现了15个房间,鉴定此地为佛祖诞生地,因此建庙宇以保护。

    走入摩耶夫人庙,红砖路间隔开砖垛残壁,那都曾是房间。到访者必须沿着四周的甬道行走。在残垣断壁之间,有一处罩着一块玻璃的区域低于地面,嵌有一块铭牌:“此为佛祖诞生地的铭石,1996” 。

    玻璃上撒了许多鲜花,玻璃板之下,可见一方灰白石板。子宫形的石板上,似乎印有一个脚印。据佛教经典文献记载,公元前249年,阿育王在砖堆上放置一块石头,希望子孙后代在此朝拜佛祖。挖掘时,人们发现了这块石板,它置于七层砖头之上,指示着佛祖诞生的具体位置。砖头的年代被鉴定为公元前3世纪。

(长明火)

    我又想起了那个关于佛祖诞生的故事:公元633年尼泊尔阴历正月的望日,净饭王王后Maya Devi在回娘家的路上来到蓝毗尼花园,在一株巨大的娑罗双树下休息的时候生下了悉达多·乔达摩,即后来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人们相信佛祖的母亲之所以选择了释迦牟尼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宁静祥和。后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处建造了这座别具一格的玛雅黛维女神庙,现庙内供奉着女神石雕像,右手攀把着娑罗双树的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端立在近旁的莲台上。

     在玛雅黛维女神庙旁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镜,相传是女神沐浴和释迦牟尼幼年时代洗澡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娑罗双树,树身粗大,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蓝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

(摩耶女神庙前)

我站在这棵圣树之下,枝条垂向地面,树干盘旋而上。树干之间形成天然的浅树洞,里面供奉着鲜花和佛像,点点荧烛在树洞里闪耀。朝圣者们顺时针绕树诵经,他们大多来自东亚、东南亚。经幡密密地缠绕在树干上。经幡连着大树,大树亭亭盖盖,大约方圆一里。圣树之下砌出一圈儿浅台阶,僧人正在打坐,为来此的信徒系上祈福的丝线。

那是在满月前的第七日,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清晨即起,洗浴布施祈祷之后,她又安然入睡。梦中,她被四位伟大的国王抬起,带离王宫,进入喜马拉雅山中。她在那里的圣湖中洗浴。洗去人之污点之后,就睡在圣床上。一只白象走了进来,象鼻犹如一条银带,银带托起一朵白莲,佛陀的母亲受孕了。十个月过去了,转眼已是公元前623年的5月5日。按当时当地的风俗,临盆的妇女要回娘家分娩。摩耶经过这片娑罗树园,向娘家天臂国(Devadaha)走去。娑罗树又称无忧树,当时正是花满枝头,池塘里芳香扑面,令人愉悦。摩耶沐浴之后,站到无忧树下,欣赏着花树。突然,她感到阵痛,她举手伸向树枝。那枝条柔软如芦草,自动低头俯就。王后站立着,抓住树枝,王子释迦牟尼就从母亲的左腋下肋骨中降生。

婆娑双树下的信众们

     虽然很多故事已经在岁月中辨不清真伪,19世纪末西方考古学家才发现的阿育王石柱证实了蓝毗尼的地点。“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可见这根石柱上有一马头雕塑,被雷电劈倒在地。在后来的勘查发掘中,又发现了不少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时期的遗物。阿育王石柱如今立在摩耶夫人祠西侧,柱高7.79米,周长2米多,但是马头雕像已不见踪影,半截石柱有一道伤筋动骨的裂纹,被后人用三道铁箍固定。石柱离地3米处有婆罗米文字书写的阿育王铭文:“无忧王于灌顶之第二十年来此朝拜,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佛祖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减免赋税,仅交纳收入的八分之一。”印度古代历史如同烟雾缭绕的神话,没有准确的记载。这些石柱如同镶嵌在时间上的刻度,不仅使印度的一段古代历史有了准确年代,也让人知道佛陀是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物。

每一个人,都是时间和空间这纵横的两条轴线上一个小小的坐标,哪怕最强悍的自由意志也无法自拔出那张名叫因果的大网。尽管父亲的精心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净饭王子还是向着宫外的世界还是迈出了第一步,看着从未经历的生老病死,

     其后6年,王子风餐露宿,以发做衣,禁食苦修,他“让尘土积聚在自己的身体上,看起来犹如一株老树”。他想尽办法折磨自己以求得道:“我想,如果我咬紧牙关,将舌顶住上颚,让自己的头脑燃烧变形,然后,我想如果我屏住气息又如何?所以我就开始抑制呼吸。再后来,我想如果我吃很少的一点儿食物又如何?于是我只吃鹰嘴豆或野豌豆,它们刚刚填满我的掌窝儿。我饿得头昏眼花,肋如纺锤。人们摘下一颗还未成熟的苦瓜,它的瓜皮经日晒雨淋而皱皱巴巴,而我的头皮也因饥饿而皱皱巴巴……”然而,所有这些苦修苦行并未使王子得道,还几乎扑灭了他心中的圣火。于是,他放弃了此类苦修,静坐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苦苦思索人类痛苦的来源,最终得道成佛。

(当地的年轻觉母)

     蓝毗尼是座并不繁华的小城,有着乡村般的静谧,晚上我们在所住的BUDDHA MAYA GARDEN酒店内散步,这座花园酒店绿树成荫,十分别致,房间内有鲜花和蜡烛可供冥想。我们朝着园里的一座小型佛塔走去,看到天空中满是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四周的树上密密麻麻全是这种可爱的小生灵,让从小生长在城市从未见过萤火虫的我十分惊讶,因为它们太多太亮以至于起初我们几个都认为是树上的装饰彩灯,还是在尼泊尔向导和司机帮忙确认下我们才敢相信如此多得萤火虫就在我们眼前,它们与天边闪亮的星星遥相呼应,点缀在黑暗的天空幕布上,宛若童话世界。

蓝毗尼的夜空很低,星星仿佛触手可及,我从未如此近距离的与夜空相对,就像我从未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佛祖的存在,远处的不时传来几声狐狸皋鳴,亦真亦幻,就在那片两千年多年前佛祖曾经踏过的土地。

也许,在扑朔迷离的传说与史料中,因爱生信的人们宁愿忽略善变的历史而选择不灭神话。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不丹旅游网 ( 蜀ICP备05017846号 )

GMT+8, 2024-5-17 15:34 , Processed in 0.1110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瑞升旅游

© 2010-2014 关于瑞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